WFU

網站頁籤

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Capital] 羅輯思維的前世今生 (上)

(圖片來源:網易科技



  今天我們知道的羅輯思維是「每天堅持 60 秒的胖子」以及青年購書明燈的社群、自媒體,我們熟悉的是羅胖、羅振宇的羅輯思維,羅輯思維已經成為品牌,羅胖只是這個品牌對外的最主要窗口,這個品牌有銷售行為,有銷售行為就得開發票,更何況羅輯思維品牌目前面向的市場已經不限於中國,而擴大到整個華人圈,我們從企業成長的面向來看看羅輯思維是怎麼樣成長到今天這個模樣的。


羅輯思維的前世

  或許你有留意購買羅胖推薦書籍的發票,或許會留意到羅輯思維登記的公司名稱是「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的,北京思維造物是羅輯思維集團最主要的營運公司,這家公司成立於 2014 年6月。中國的企業營業登記公示系統所揭露的訊息比台灣經濟部做得要完整得多,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上網查詢。2014 年 6 月卻是相當奇怪的日期,為什麼我這麼說?我們回到最早「認識」羅胖的那天,那天羅輯思維第一季第 1 部視頻上線,羅胖選的題目是《末日迷信向死而生》,那一天,是 2012 年的 12 月 21 日。

  2012 年 12 月到 2014 年 6 月間的「羅輯思維」是以什麼樣的型態存在的呢?難不成是個體戶?我們來看看誰是「羅輯思維」最初的創辦人。

  羅輯思維的創辦人有哪幾個人有幾個說法,我以找得到公開資訊作為證據的為主,2012 年 4 月,羅振宇與同樣也是央視的同事申音共同發起成立了「獨立新媒(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這家獨立新媒公司看名字覺得口氣以及企圖心很大,把「獨立」與「新媒體」作為公司名稱著實相當大膽,也昭示了這兩位老媒體人想創建新典範的企圖。

  獨立新媒公司註冊的資本額是人民幣 200 萬元,我猜兩個剛離開國有企業工作崗位的人手邊也沒太多積蓄,初期到位的資本分別是申音 30 萬、羅振宇 10 萬,初期這類新媒體公司運營其實不需要太多的資本,幾十萬人民幣大概也夠搭個簡單的攝影棚、負擔初期的管銷費用了。從出資額的分配上,我們可以看到申音出的錢、佔的股權比例明顯是比羅胖要高得多,在羅輯思維成立初期可以看得出申音動用了相當多的資源與資金。

  這樣的合作模式進行了 2 年之後,2014年 3 月間,獨立新媒申報了第二次資金到位的情況,申音的出資額來到 164.7 萬元,羅振宇的出資額「只」增加到 35.3 萬元,羅胖作為一個文創產業的「生財器具」,這樣的出資額未免顯得小氣。我猜想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申音當時可能是手頭比較寬裕的投資人,但羅胖則在羅輯思維運作了一陣子之後,明顯體認到他的個人魅力在這門生意上佔了極大的重要性,因此兩人作為前期的創始夥伴,應該是在出資額的協議之外,另外可能以商標、肖像權利等無形資產,談了類似技術入股的協議,否則以這樣 1 : 4.6 懸殊的出資比,且公司代表人是申音的情況下,羅胖用「羅」輯思維這個品牌營運,難道不擔心未來被改成「申請入學」或者「怪杰思維」(按:申音曾創建了一個名叫『怪杰』的視頻節目)之類的名字?從申音的角度來看肯定也覺得彆扭,所以我認為,加計羅胖的「技術股」之後,雙方的股權比例應該是差不多的,否則這個公司成立不到 1 年肯定崩潰。

  後來申音與羅胖決定分手了, 2014 年 7 月間,申音獨自把羅胖的股份買回,自己一個人繳足了獨立新媒公司所有的股款 200 萬元,獨立新媒自此變成申音一個人獨資的公司。分手前肯定鬧過不愉快,兩人各自發了聲明也沒說太多,就這樣分道揚鑣,真正的分手理由知悉的人應該是少數,但兩人對外都沒有口出惡言,倒也還算君子絕交。

  申音在與羅胖分手之後怎麼了?我沒花太多心思去追蹤,但是從獨立新媒公司的公示信息來看,這家公司已經被北京市的工商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的名單(在 2015 年 10 月左右,截至目前都尚未恢復異常標示),料想應該過得挺不好,申音本人怕是也已經跑路了吧。

  2014 年 6 月,新的「羅輯思維」—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羅輯思維的公司主體「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登記成立。

(按:可能有讀者覺得這個時間線有點怪異,主要是我採用的時間點是公示信息系統上標示的時間,這表示是申請獲得主管機關通過的時間,實際上這些交易可能在這之前就已經醞釀或者完成了)


羅輯思維的轉世

  羅友們都知道,羅胖身後有個賢內助脫不花,脫不花本名李天田,筆名取材自梁羽生的武俠小說角色。李天田在加入羅輯思維團隊之前的本業是企管顧問,網路上說李天田很年輕的時候就自行創業,或者在許多大型集團企業擔任總經理職務。

  「總經理」這個名詞對台灣民眾而言相當偉岸且巨大,但在中國卻是很常見的職稱,很可能一個專案的主持人名片上也掛總經理職銜,有在中國市場跑過業務的很容易拿到一些印「總經理」頭銜的名片,大概跟投資銀行的「董事總經理」名片一樣氾濫。當然一個人能擔任專案主持人或者一個小主管能力不會太差,也因為這10年來中國快速發展,很多中階工作崗位亟缺管理人才,才造就這樣的現象。順帶一提,大陸人喜歡別人尊稱他「O總」,跟台灣人喜歡尊稱對方「O董」的風氣差不多,即便對方不見得是真正的總經理或董事長。

  李天田在擔任企管顧問工作時候的夥伴是路文軍,就我目前找得到的資訊來看,兩人應該最早是從蒙牛乳業以及中糧集團(其實兩家是關係企業)出身,在蒙牛獲得了頭角初露的舞台,後來創辦了所謂的「中國軟實力研究中心」。兩人以及其他工作夥伴曾經共同出版了好幾本企業管理的書籍,也接到不少企業的諮詢或是教育訓練工作。

中國軟實力研究中心」是對外行銷用的渾名,與中國軟實力研究中心有關的公司有二,其中一家公司名稱是「北京仁慧特智業諮詢有限公司」,成立於 2000 年 10 月,註冊資本額很少,只有人民幣 18 萬元,公司代表人目前仍是李天田,目前也還持續營運。脫總的年齡是個秘密,網路上找不到她出生年月日的資訊,但假使北京仁慧特智業這家公司就是那家號稱她「 17 歲創業、 19 歲當董事長」的公司的話,我們可以推估脫總出生年約在 1981~1983 年之間,也就是今年約莫 35 歲上下,這是題外話。北京仁慧特智業公司是我少數看到在網上公告營運資訊的小型公司, 2015 年全年的營業收入 179 萬元,淨利潤 2.9 萬元,當然,這種利潤水準通常是因為節了不少稅,所以利潤率通常做低一些,倒也不用太過認真。

  另一家公司「北京中軟研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則是正牌「中國軟實力研究中心」品牌的所有者,這家公司的股東人數就比較多了,創辦人是李天田、路文軍及其他一干人等,註冊資本稍微大一些總共 100 萬元,李天田從 2010 年公司創辦以來一直擔任公司代表人,直到 2016 年 4 月辭任,估計是羅輯思維這邊的業務忙不過來,只好暫時告別老戰友,同時也把北京中軟研的股份給退了,中國軟實力研究中心經營權全部交給路文軍。

  脫總李天田的專長是企管顧問,又出版過企業管理類的書籍,羅胖找脫總來擔任羅輯思維的執行長,似乎是再適合不過了,然而,你如何確定一個顧問是不是只會嘴砲,實際經營企業卻落得紙上談兵的下場嗎?我們看看北京中軟研公告的營運資訊來看, 2015 年全年營業額 531 萬元,淨利潤與北京仁慧特智業公司差不多,只有 3 萬元,公告的所有者權益(也就是台灣這邊所稱的『股東權益』或『淨值』)卻是負數的 -20 萬元,也就是整個公司呈現資不抵債的情況,又怎麼會是這種情況呢?


(待續)

沒有留言: